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偵查學院自2020年3月正式成立以來,始終秉承“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、為警鑄劍”的崇高辦學使命,將政治建警的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,積極為公安事業輸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。偵查學院教職工總數75人,專任教師60人,教授12人、副教授22人,高級職稱占比56.7%;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4人,博士占比57%。學院下設5個學生中隊,共有學生630余人,專業聚焦刑事科學技術(涉火案件偵查技術方向)與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技術專業,精準對接公安實戰需求。
學院目前設有6個教研室和1個鑒定中心共7個實體教學機構;擁有1個河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,1個校級非實體科研機構,1個院級教師發展分中心。
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成效
偵查學院專業體系完備特色鮮明,設有刑事科學技術、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技術2個本科專業,承擔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——火災勘查專業的建設任務。學院同時開設了刑事科學技術、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技術2個輔修專業和金融犯罪偵查、毒品犯罪偵查2個微專業。學科點建設成績斐然,擁有公安技術(涉火涉爆犯罪偵查技術)、公安技術(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技術)、警務碩士(偵查學)、工程碩士(火災調查技術)4個學科,形成了多層次、多方向的學科專業布局。學院課程建設成果豐碩,2門課程成功入選國家一流課程,在56門次金課申報中有27門次獲批校級金課。1門課程被評為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,建成了 “涉火涉爆犯罪偵查技術學科專業課程思政素材庫” 平臺,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深度融合,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師資隊伍建設
偵查學院成立以來,在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成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。劉玲教授、李陽副教授、金靜教授和趙艷紅教授等4位教師榮獲省部級教學名師稱號,李陽副教授被確定為學校首批名師名家。
隨著高層次人才的不斷涌現,偵查學院在行業內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。學院教師在公安部、國家消防救援局等單位和機構擔任專家,15人次成為涉火案件調查專家組成員、外交部安防事務咨詢專家庫專家、環食藥偵局送課支教專家,19人具備鑒定人資格。王淮斌副教授被評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。2021年以來,教師隊伍獲得教育教學類創新大賽省部級以上獎項9項,其中趙艷紅教授獲得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。學院大力支持教師開展學術交流,累計199人次前往各地參會,積極吸收前沿學術理念,有力推動了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。
教學科研成果
近年來,學院教師主持參與省部級教改項目7項,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,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,二等獎1項。
學院目前在研國家級項目9項,其中作為項目骨干立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,參與4項;主持在研省部級項目19項,廳局級項目11項,橫向課題2項,全院累計科研經費1881.7萬元,師均6.17萬元。教師團隊獲得10項發明專利,出版10部著作,發表45篇SCI、EI等權威數據庫收錄的論文,并榮獲公安部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、二等獎2項、三等獎3項。
人才培養成效
偵查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,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實習實踐活動,2人榮立三等功。在秦皇島、雄安新區、杭州等地方公安機關開展實習實訓,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,在學習中實踐,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。在學科培養方面,學院堅持“以賽促學、以創賦能”,構建學科交叉、實踐賦能、競賽淬煉的育人體系,育才成果亮眼。國省級賽事捷報頻傳,在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比賽、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創新設計競賽、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、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、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等學科競賽中,連續多屆斬獲一、二等獎。學院關心學生成長,高度重視公安統考備考工作,大力開展學風建設,營造良好學習氛圍。
服務公安實戰及社會需求
服務公安實戰方面,偵查學院物證鑒定中心和毒品檢驗分析實驗室發揮了重要作用。物證鑒定中心每年承擔200余次鑒定任務,參與調查疑難火災40余起;毒品檢驗分析實驗室承擔河北省部分地區污水毒品檢驗、國家毒情數據異常地區樣品復核、本地涉毒人員毛發初篩等工作,已檢測200余份污水檢材和700余份毛發檢材。
偵查學院還承擔了大量專業培訓任務,開展涉火案件偵查(火災調查)專業培訓12次,參訓人員達550余人次,為提升公安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偵查學院積極推動校局(企)產學研合作,與天津市公安局、廣州市公安局、廊坊市公安局等建立緊密聯系,聘請一線實戰教官來校任教,為學生帶來最新的實戰經驗和案例。同時,主動與杭州市公安局等合作,推動學生實習工作,實現教學與實戰的無縫對接。
展望未來,偵查學院將繼續堅持政治建警,加大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投入,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,加強實驗室建設,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水平,完善畢業生跟蹤評價體系。學院將不斷深化校局(企)合作,加強科研成果轉化,提高服務公安實戰和社會需求的能力,努力將學院建設成為國內領先、特色鮮明的公安偵查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基地,為公安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