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時間賽跑,正在異鄉辦案的他猝然倒下
12月1日,張子權與7名戰友從孟定出發,輾轉臨滄、昆明、合肥、阜陽、徐州等地,于3日9時抵達安徽省蕭縣。他們迅速與當地警方聯系,深入分析案情,周密制訂抓捕方案。在當地警方全力配合下,他們在蕭縣白土鎮先后抓獲涉案人員6名,并立即送往當地疾控中心進行隔離和核酸檢測。但是,當地還有2名涉案人員不見蹤影。
“一定要全鏈條打深打透,徹底鏟除犯罪窩點。”此刻,偵辦案件就是一場生死時速的較量,張子權不敢有片刻停歇。然而,連續26天的高強度工作,大大超出了他的身心負荷,病魔正悄悄逼近。
12月3日23時許,正在和戰友討論案情的張子權突然倒地,臉色發白、呼吸微弱、意識喪失。戰友立即施救并撥打120,經蕭縣人民醫院搶救,40多分鐘后才恢復了微弱心跳,但因長時間缺血缺氧,導致大腦嚴重水腫,持續處于“腦死亡”狀態,隨后被轉至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搶救。12月15日19時,因搶救無效,張子權極其微弱的呼吸和脈搏最終停止了跳動,走完了短暫而壯烈的一生。
張子權用生命最后的堅守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——“11·04”跨國跨省區重大涉疫案件中,警方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7名,解救被拐賣婦女21人,查獲凍結涉案賬戶20個、涉案資金157萬元,摧毀犯罪窩點6個,徹底阻斷了疫情輸入內流、蔓延擴散的風險。
無悔選擇,做父親那樣的好警察
追記臨滄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四級警長張子權(中)
“從穿上警服的第一天,我就發誓,要成為像父親那樣的好警察。”云南省臨滄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民警張子權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
從考上警校到當治安民警、禁毒民警,從參與掃黑除惡到主辦涉疫專案,每一次抉擇,張子權都踏著父親的足跡,迎難而上、勇往直前。從警13年,兩次三等功、三次嘉獎,見證著張子權的快速成長和忠誠擔當。

父親英勇犧牲,三個兒子都踏上從警之路
26年前,張子權的父親張從順,是鎮康縣公安局軍弄鄉派出所所長。鎮康縣紀委監委派駐鎮康縣公安局紀檢監察組組長魯玉軍,當年是軍弄鄉派出所民警,說起老所長張從順,他忍不住哽咽起來。
1994年9月1日凌晨,剛參加公安工作一個月的魯玉軍跟隨張從順,和其他幾名民警一起設伏,圍捕跨境毒販。當毒販拉響手雷的一剎那,魯玉軍聽到一聲大吼:“有火藥味!”他一個翻滾躲過了爆炸,沒有受傷。當他用微弱的手電筒光找到所長時,已身負重傷的張從順說的第一句話是:“小魯,你沒事吧?”
接受采訪時,魯玉軍強忍眼淚說:“所長當時炸到了小腿,血已經把褲子濕透了,但他堅持讓吉普車先送其他受傷戰友去醫院,自己卻因失血過多英勇犧牲。”
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,臨滄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副支隊長黃涌曾和張從順一起共事。他回憶,當時軍弄鄉派出所一共就3名民警,處理群眾糾紛、抓盜賊、禁賭、禁毒,不管什么事,不管有多遠,只要群眾一個電話,張從順必到現場處置,大家稱張從順是“山鄉守護神”。
那時候,最多發的案件是“盜牛案”。為了幫老百姓找回被偷的牛,張從順不惜走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山路追蹤,老百姓稱他是“鐵腿公安”。
張從順犧牲那年,張子權才10歲,只知道一個勁地哭。張從順的妻子彭太珍說:“老張犧牲了,還有兒子,讓兒子接著干。”1995年,大哥張子成毅然選擇了警察職業;從小就立志當警察的張子權和二哥張子兵,通過努力也先后考入云南警官學院,加入公安隊伍。張子成現在是鎮康縣公安局鳳尾派出所教導員,張子兵是臨滄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,張子權則是禁毒民警。
捧著一顆告慰父親的心,三兄弟一起守護在這片父親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熱土上。
“三兄弟身上都有老所長的影子,不屈不撓、踏實做事、真誠善良。”魯玉軍說。